半个世纪的回响
——记1966届数学系校友毕业五十周年回访母校
柳荫下别百般惆怅,同窗数载少年情长。年逾古稀再聚园中,半世回响当年不忘。2016年8月26日,宁夏大学数学系1966届校友毕业五十周年后重聚母校,追忆当年似水年华。
当日清晨,载着14位校友的汽车缓缓驶入贺兰山区校园,校领导们列队迎接等候多时。面对阔别半个世纪的母校,校友们心中既兴奋又紧张,当年正值桃李弱冠之年的一群人,如今已年过古稀,就连当时班里入学年纪最小的都不例外。被搀扶下车,老人们看到主楼前大屏幕上的毕业合照,青葱的回忆一下涌上心头。
“快看,这第一排第二个不是我嘛,你看那时候多年轻。”
“是啊,你记着没?当年咱们六个女生打篮球全校都打不过咱们。”
老人们指着合影一一辨认着,也许多年未见,忘记了姓名,但是共同的大学回忆却深深印刻在脑海中。在当年的合影下,老人们站成一排,照了一张新的合影,半世风雨过后,大家脸上少了几分青涩,多了几分积淀。
随后大家跟随校领导到主楼11楼会议室召开座谈会,由杜潮河校友主持。首先,他向在座各位介绍了到场的校友和领导并介绍了班级情况。1966届是宁夏大学建校五周年入校的一批大学生,那时学校刚刚起步,困难重重。虽然班内大多数人的事业并不轰轰烈烈,但是大家都传承着宁夏大学的教诲,默默耕耘,安守本分,在各自的领域实现着自己的人生价值。其后,宁夏大学党委副书记、校友总会副会长赵利宁讲述了宁夏大学的成长壮大历史和学校发展现状,数学统计学院党委书记刘富祥也简要讲述了数学统计学院几十年来的发展历程。最后,一位校友代表进行了发言。
赵书记提到了宁夏大学长期坚持的“沙枣树”精神,回想起宁大人在艰苦条件下一起创业奋斗的历程,许多老人热泪盈眶。校友代表讲述当时的艰苦岁月,住宿条件差,宿舍楼的楼板都有些晃动,冬天没有暖气,同学们自己搬砖撘土炉子取暖,楼内没有厕所,还要安排值日打水,两铁缸水要解决所有清洁需求。但就是这些艰苦岁月,磨砺了上一代宁大人,将吃苦耐劳、一丝不苟、争创一流的高尚品质深深扎根于他们心中。毕业后他们一度成为用人单位的“抢手货”,七八十年代时,全区从党政机关到各县市行政事业单位,从省级干部到厅级、处级到一般干部,到处都有宁大同学。去企业发展的人同样也有大成就,宁夏大学数学系1967级的一些校友艰苦奋斗,苦学英语和日语,并漂洋过海去日本进修技术,帮助银广厦集团建立了磁盘生产线,占领了海内外市场,为它如今成为上市公司立下了汗马功劳。校友感慨道:“当时也有清华北大的高材生,但是我们宁大人能站出来带头搞这件事,说明宁夏大学虽然当时条件艰苦,但是在这种艰苦条件下培养出的吃苦耐劳、一丝不苟的精神无论在哪个工作岗位上都是起了很大作用的。”
会议结束后,校友们一同登上了主楼天台,俯瞰了宁夏大学全貌并合影留念。合影时,一位老校友开玩笑说:“漂亮的站前面,丑的站后面。”志愿者让大家一起喊“1、2、3,茄子”时,另一位老校友却喊“1、2、3,南瓜”,他旁边的校友笑他:“你总是跟别人不一样。”年过古稀的老人们说说笑笑,仿佛还是当年十八九岁的模样。
午饭时间老人们被邀请到了学校食堂,与隔了几代的小校友们一起进餐,回味学校时代的食堂生活。最后,校友们一同乘车到达了怀远校区,也就是他们共同生活的宁夏大学老校区,在学校的咖啡屋聊天闲憩,品尝咖啡屋精心为老人们准备的茶点和水果。随后依次参观了金波湖和数学计算机学院。几十年过去了,小红楼被拆了,拐角楼翻新了,学校建起了围墙,学校外面的一片沼泽地被改造成了美丽的金波湖。面对新的校园,老人们直感叹变化太大了,当年熟悉的不能再熟悉的地方现在都认不清了。许多熟悉东西都变了,许多熟悉的人也都不在了,但是老校友们对学校的深情与期待经久未变。
汽车缓缓驶出校园,在五十年后的今天,这短短几个小时的返校经历对于这些老人来说显得格外珍贵。而他们当年在艰苦条件下历练出的“吃苦耐劳、一丝不苟、争创一流”的宁大精神,在半个世纪之后,像是一首歌,回响在宁大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