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风采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友动态 > 校友风采 > 正文

校友风采|建树学术前沿,宏大亚洲犯罪学——刘建宏校友访谈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2021-04-08 浏览次数:

编者按:以兴趣为师,跨越多个领域后,刘建宏在犯罪学领域如鱼得水,进而联合同道,共创亚洲犯罪学学会,最终于学术前沿建树颇丰,成功弥补了该研究领域空白。

刘建宏,1954年生,曾在宁夏大学物理系任教。现为澳门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导师,国际犯罪学学会学术委员会主席、亚洲犯罪学学会主席、《亚洲犯罪学》杂志主编。获美国犯罪学学会“佛里达·爱德勒杰出学者奖”、美国刑事司法科学学会“格哈德O.W米勒奖”杰出贡献奖。

印象宁大,历历在目

恢复高考后,刘建宏报名参加考试,作为第一批大学生顺利进入校园。毕业后,成绩优异的他被分配到了宁夏大学物理系任教。提起宁夏大学,刘建宏的第一印象就是那里有很多出色的老师。譬如,当时与他一起带《电动力学》这门课程的马选荣、熊华胄老师,从物理系升任校长的张奎老师,物理系主任张德澂老师,以及后来专门去美国看望他的邢卫兵老师,还有张罄兰、李贺麟、乔立恭、高永年、马友谅、张兰芳、董玲、谢英等许多很出色的老师。

在宁夏大学校园里,有一幢特殊的楼,它名唤“拐角楼”,也曾得戏称“鸳鸯楼”或“筒子楼”,它既是一些青年教职工的宿舍,又是结婚过渡房,曾有一家两代三口人住在一间13.5平方米的小屋内,拥挤程度可想而知。但对于“拐角楼”,刘建宏满怀深情,因为他也曾在那里“挤”过。据刘建宏回忆,当时与他一同被分配到宁夏大学的大多也刚毕业,同为年轻人,又都住在一起,特别热闹。

2014年,在墨西哥举行的国际犯罪学学会大会上作主旨演讲。

“我记得,那时候每天下午大家都约好一起去打球,几乎每天下午都去。”回忆彼时,刘建宏就连话语间都充满了画面感,仿佛回到了三十多年前。

“除此之外,还让我印象特别深的事情就是当时我们大家一块去爬贺兰山,活动是系里面老师自己组织的,就我们这一大群人,我们在一起都特别开心。这些事现在想起来也是历历在目的。”由于条件所限,刘建宏及其同事业余活动听起来简单,但却成为了他在宁夏大学工作那几年快乐和惬意的印象。

然而,在学术上刘建宏却越发意识到自己广泛的兴趣受到了压抑,他想要去探索更广阔的领域。

“光做物理研究,实际上要求你做的很细才行。但因为物理这个学科非常宽,在这个过程中就会发现有很多问题,比如原本自己想思考的问题,已经不单纯是一个物理的问题,更像是哲学的问题,所以就想扩大到去做哲学。做哲学的过程中也是在继续的寻找,寻找自己可能更感兴趣、更有潜力,更能够做出学术成就的领域,于是我发现了犯罪学。” 回忆起进入犯罪学这门学科的缘故,刘建宏娓娓道来。

学会首创,亚洲犯罪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为兴趣的缘故,刘建宏在经过了物理、哲学两个领域后,最终转向犯罪学,并在这里如鱼得水,获得了学术上的巨大成功。

1988年,借助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全额奖学金这一良机,刘建宏开启赴美留学历程。1993年春,他在获得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博士学位之后,又在美国任教多年,一路从助理教授、副教授,到2002年迁任为终身正教授。

与美国犯罪学学会主席罗伯特·阿格纽,左一为刘建宏。

“人类的行为具有相似性,人类的知识也是总体知识,虽然犯罪、法律有千差万别,但我们应该在人类知识的框架内把这些东西研究清楚,如果说美国的知识不是普遍的,就要研究清楚这种不普遍体现在哪里。中国的社会环境受文化历史传统影响,有自身发展的特定道路和过程,产生了很多不同于西方的东西。这些不同的东西和西方普遍理论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又有什么样的地位?这是很容易产生重大突破的环节,所以我长期比较关注研究中国的东西。”刘建宏说道。

在多年求学、任教与研究过程中,刘建宏确立了以中国犯罪、亚洲犯罪为主要研究方向,并于2006年借助富布赖特基金会设立的“富布赖特学者奖”前往澳门大学进行讲学。在讲学期间,澳门大学校方盛情邀请刘建宏留下来建立犯罪学项目,他回到美国后经过一段时间的考虑,最后就决定去澳门大学工作,由此正式开始了亚洲犯罪学学会准备与学科创建工作。刘建宏介绍,亚洲犯罪研究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与步骤,一是借鉴西方犯罪学理论,二是在包括中国的亚洲范围内的具体应用,三是经过提炼升化后形成亚洲犯罪学的概念和理论。

“现代学者一定要顺应时代潮流,对交叉学科要有研究,不能只按一个角度一条路走到底,这样不太容易取得突破。”在刘建宏看来,犯罪学作为一门以犯罪现象为研究对象的学科,虽然起源于西方,却是属于全人类的知识,它是一门普遍科学。因此,在美国、欧洲发展出来的学科理论与研究方法,完全可以被亚洲“拿来”,然后借鉴与融合。当然,有些理论的适用性很宽,有些貌似就比较窄,这时候就需要为理论本土化做调整或者补充了。这一阶段,就是社会科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一定是需要极丰富的学科经验去回答的,不能单凭某一个人去做最终“是”与“不是”,“适用”或者“不适用”的结论。

与哈佛大学讲座教授罗伯特·萨姆森,左一为刘建宏。

刘建宏认为,犯罪学是个世界学科,像物理化学一样,没有国界,在这个意义上知识是统一的。学者并不是法官律师,学者就是要研究人类的学问,这个观点一定要深入下去。

2009年12月,50余名来自中国、日本、韩国、新加坡、巴基斯坦、中国台湾、中国香港等14个国家与地区的犯罪学、刑事司法学领域中的领军人物汇聚于澳门大学,共同召开了“亚洲犯罪学学会成立大会”。会上,与会代表通过了《亚洲犯罪学学会章程》,选举产生了亚洲犯罪学学会的首届领导机构,刘建宏当选为会长。

谈及亚洲犯罪学学会,刘建宏如数家珍:“成立这个学会以后,每年都举办年会,年会规模都非常大,我们第一届是在中国澳门,第二届是在印度,第三届年会在中国台湾,第四届是在韩国,第五届是在日本,第六届又是在印度,第七届是在中国北京,第八届是在中国香港……”而且,在亚洲犯罪学这个概念发展起来以后,《亚洲犯罪学》杂志应用而生。目前这本仅仅办了10年的杂志,已经入选国际核心期刊(SSCI),成为众多亚洲犯罪学专家理论发布的阵地,犯罪学理论在亚洲本土化的疑惑与困难,也在很大程度上在此得到了解答。

在创立和传播亚洲犯罪学的同时,刘建宏在他的学术活动中努力消除西方社会对中国的偏颇认识,积极促进中外学者合作交流,做出了有益的贡献。

耕耘于犯罪学领域多年,刘建宏先后荣获国际犯罪学会青年学者奖、美国国家科学研究基金奖、美国国务院福布来特学者奖美国犯罪学学会“佛里达·爱德勒杰出学者奖”、美国刑事司法科学学会“格哈德O.W米勒奖”杰出贡献奖;当选为世界著名学术组织“康拜尔合作组织刑事司法领导委员会”委员(该委员会由19位世界刑事司法学界领袖人物出任,其中包括三位刑事司法及犯罪学世界最高奖“斯德格尔摩奖”获得者)。除此以外,刘建宏著作甚丰,曾独著、主编及合编书籍29本,发表杂志文章87篇(其中SSCI/Scopus论文61篇)及书籍章节39篇等,并长期活跃于国际前沿学术领域。

在第十九届国际犯罪学学会大会上,刘建宏再次当选为国际犯罪学会学术委员会主席,任期五年,由2019年起至2024年。这无疑是全球犯罪学学者对刘建宏杰出的领导力和学术贡献的又一次肯定。

建树教育,寄语宁大

谈及教育,因为在多个学科的求学经历,以及国内、国外、多个地区的任教经历,因材施教成为刘建宏教育思想的核心。他认为,以学生为中心,实行个性化教育,乃至针对学生之间个体差异进而在教学中的方方面面给予差别性对待与处置,应该成为教育工作的方向所在。

“一个高中刚毕业,只有十八九岁的孩子,怎么能够确定自己这一生最适合从事的专业呢?”刘建宏说。他坚持,教育要尽可能地多考虑这方面的问题,要强调人类知识的综合性、现代学科的交叉性以及人类知识的统一性。当然,教育要有学生个人来去的自由,是与社会资源直接挂钩的,所以这也是一种逐渐扩大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育工作者应该做的便是将教学视作个人基本任务,尽量引导每个学生打开属于他们自己的那扇开向光明的窗户,尤其是那些“特别”的孩子。作为师者,带出许多优秀的学生,便是刘建宏最有成就感的一件事情。

谈及宁夏大学,这所他曾为之付出青春与汗水的地方,刘建宏深情寄语。他表示,他很愿意为宁夏大学的发展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尤其在政法学院的建设方面,因为曾任西南政法大学法学院院长的缘故,自己也有一些心得,日后若有机会回到学校,一定要与学院相关人士交流一番。

此外,刘建宏耳闻宁夏大学把人才队伍建设放在学校发展全局的战略位置,大力推进人才强校工作,他深感认同。尤其是“贺兰山学者”岗位计划的实施,是宁夏大学因地制宜推出的人才建设的重要抓手,是很有眼光的一件事情。另外,校友会主动联系宁夏大学在各地的校友们,也让刘建宏觉得学校里有一批实实在在干事的人,大家正在一起努力推动着包括学校人才工作在内的方方面面向前发展。

(金钊 金海艳/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