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风采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友动态 > 校友风采 > 正文

顾亚龙校友接受中国艺术报专访

信息来源:中国艺术报 发布日期:2017-11-21 浏览次数:

自16岁时偶然在公园的长廊上看到许多精美的书法作品,被书法深深吸引并再也无法释怀起,顾亚龙便开始遍临诸帖,从中汲取丰富的精神和文化内涵。取法广博的学习过程可能与很多学书者并无二致,但顾亚龙的独特之处就在于,他内心有一种清醒的艺术自觉,他明白“入帖”学习古人,是为了“出帖”创造自己。因此,他既能尽得诸法帖之精要,同时又能不被法帖束缚,独抒性灵、独出机杼。当然,这样的艺术自觉不是凭空得来的。

一方面,这是他与古人“对话”,得先贤启示的结果。黄庭坚《跋与张熙载书卷尾》云:“古人学书不尽临摹,张古人书于壁间,观之入神,则下笔时随人意。学字既成,且养于心中,无俗气然后可以作,示人为楷式。凡作字,须熟观魏晋人书,会之于心,自得古人笔法也。”黄庭坚对学书“秘诀”的这一总结,引发顾亚龙内心深刻共鸣。他说,学习古人不光是临他们的帖,还要真正与他们进行思想对话。顾亚龙正是在古人的哲思中触摸到了打开书法艺术宝库的天门之匙,这使他不仅每每临帖都能自然地深入进去并有所得,而且能在潜移默化中将从古人那里汲取的所有养分融为一体,并以崭新的面目表现出来。

另一方面,这也是他结合创作实践而不断对书法本体思考和认识的结果。顾亚龙说,自己早期更多地关注字的笔法、字法等外形特征。多年后,他逐渐认识到习字仅止于关注笔法、字法,对学书者来说在书法的道路上将很难真正登堂入室,更不要说构建自己独立的艺术语言了。有了这样的认识,顾亚龙开始结合自己的学习、创作,大量阅读经典书论以及美学、艺术哲学等相关知识,这让他对艺术、对书法的认识和理解有了“质”的升华。

这样的认识对他的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他依然追求点画的完美,但更注重作品对精神的表达。他的作品总是表现出丰富的书卷气,优雅、从容而又热情洋溢,严谨、守“法”而又不乏跌宕和趣味,而这正是现实中他这个人的真实模样。

用笔墨表现“美”,也用笔墨体味“道”

艺术家独立艺术语言的建立从本质上看是来源于艺术家的思想,正如姜夔所云:“艺之至,未始不与精神通。”

顾亚龙喜欢读书,但他读书很挑剔,主要读美学和艺术哲学方面的书。他读书的面并不宽,数量也不是很大,但对于喜欢、特别是与之产生共鸣的书会读得很细,并且读完后会长久地思考,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比如读冯友兰的哲学,冯友兰认为,人生包括四种境界: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顾亚龙非常认同冯友兰的“境界论”,认为这四种境界的概括提升了他对书法本体的认识。他说这四种境界书法同样适用:正常的临摹学习是自然境界;为了入展等目标而努力提高书写水平,这是功利境界;对这样的功利追求加以道德的约束,使书写部分地回归自然,这是道德境界;伟大的艺术家最后所要达到的是书法与思想和心灵的共鸣,是“极高明而道中庸”的天地境界。

之所以能读冯友兰而有上述之“悟”,正是因为不论作为书法家还是生活中的个人,顾亚龙都一直在努力追求天地和美的自然境界。此言确然,看他的书法,我们能感受到气宇融合、精神洒脱,正如庄子所言,“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看他的日常工作和生活,其状态亦如其书法——那种十足的从容和坦然,纯粹得让人感到温馨和喜悦。

顾亚龙经常说要把人生当成一件最大的艺术品来创作,不但用笔墨表现“美”,也用笔墨体味“道”。在这样一个人格自我修正、自我完善的过程中,他不断提升着自己的精神境界。

从教育入手,建设山东书法学术高地

58岁,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基本是数着日子等待退休了。出乎很多人的意料,今年1月,58岁的顾亚龙做出了他人生中的又一个重要选择:舍弃副厅级“官位”,去山东大学任教并担任艺术学院院长。

为何会做出这样的决定?作为山东省书法家协会主席的顾亚龙,多年来一直在思考一个重要问题——如何才能让山东从书法大省真正成为书法强省?他的结论是,必须从教育入手,推动山东省高等书法教育发展,加快书法学科建设,积极培养人才,建设学术高地。

顾亚龙认为要想让山东的书法教育和学科建设真正上水平、上层次,高等书法教育才是关键,培养高层次人才是关键中的关键。他说,山东虽有多所高校设立书法专业,但曾由蒋维崧先生开创、在全国具有重大影响力的山东大学书法博士点却已停止招生,这很可惜。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将山东大学书法学科重新振兴并再铸辉煌。

在山东大学艺术学院,顾亚龙重点着手做三件事:第一,以山东大学艺术学院为平台,建设全国书法研究中心,聚集全国书法研究力量,争取多出有重要影响力的学术成果;第二,加快完成《山东书法全集》和《当代山东书学研究丛书》的编纂工作,并着手推出其他系列书法研究丛书;第三,拟就山东丰富的汉碑资源申报国家重大学术课题。他的这些设想和打算,在学术界引起强烈反响,山东大学艺术学院也开始受到全国书法界的广泛关注。

刘勰云:“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其思理之致乎?”顾亚龙常谈及“神思”的境界,而这或可看作是他艺术和人生精神的真实写照。他对于书法、教育和人生的诸多思考正使他的思想更加光明和澄澈,一切皆出于文心,文人气度,学者风范,一如既往,他必定会在未来实现更加完美的艺术人生。

11月,顾亚龙校友接受中国艺术报的专访,他从“‘入帖’学习古人”“用笔墨表现‘美’,也用笔墨体味‘道’”“从教育入手,建设山东书法学术高地”等几方面谈了自己如何处理好人生艺术,实现艺术人生。

 

 

顾亚龙(1982年毕业于原宁夏大学)现任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山东省文联副主席,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文联全国百名文艺家“德艺双馨”代表,全国知名书法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欢迎扫描二维码关注

宁夏大学校友会微信公众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