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吴家麟先生走了。
因为对吴家麟先生的真诚敬仰和颇多的交集,怀念吴先生,成了我深深的回忆与思考。
每一次摊开纸笔,或者打开电脑,我都打开一张我此前曾经给家麟先生拍摄的相片,静静地凝望,很多心绪慢慢打开和延展,但是忙乱的日子,都没能将我的怀念的文字留下。
这个国庆和中秋的假日,京城里飘过了细细的秋雨,天微凉,空气被清洗的颇为清爽,于我而言,迎来了难得的宁静,在如此宁静的氛围中,更适合去怀念一个人,也更适合在如此的宁静中,与记忆对话。
回想今年5月3日,当我惊闻吴家麟先生仙逝的讯息时,我久久呆坐在桌前,陷入一种自责和遗憾的悲痛之中,因为我一直想抽一点时间,再去福州看望先生,更重要的是想去好好的采访吴先生和家人及相关学者,对于祖国法治发展历程中,活化石般的吴先生做一部法治口述史,可惜,由于自身工作的繁乱,无法抽身,没有能够完成这个夙愿,却迎来了吴先生仙逝的消息,因此,自责、遗憾与悲痛交织,默默无息,无以言说。
这一日,我将所有与吴先生在一起的时候,我拍的照片做了一些整理,上传到我的美篇里,但是设置了私密,没有跟任何人分享,直到这个暑假回到银川,与西南政法大学的龙大轩教授和原立荣师姐一起相聚,共忆在宁夏大学与吴家麟先生在一起的日子,应师姐之邀,我才将这些照片分享给了师姐。
吴先生走了,对于陪伴吴先生一生、痴爱一生的汤翠芳老师来说,一定是这个世界上最最难舍的失去,我深深地担心和牵挂,但不知该不该打扰。熬过了5月3日这一天,5月4日上午9点多,我还是拨通了汤老师的电话,接通电话的瞬间,汤老师就听出了我的声音,我小心翼翼地问候汤老师,电话那头,汤老师声音清脆,心态豁达,电话里简单描述了吴先生走的非常安详,就是在清晨该吃早点的时候,吴先生却安详的睡着了。汤老师的达观,让我心中多了一些宽慰,由于无法亲临福州送别吴先生,便托亲临吊唁的重庆好友张奋翮先生替我给吴先生送上我吊唁的花圈。
今年夏天,汤老师来京,6月18日,我去汤老师女儿家拜访,才发现汤老师还是消瘦了很多,娇小的身材,依然很矫健。让我感动的,是汤老师在一个笔记本上,用她娟秀的字体,用日记的方式,一页一页地书写着她与吴家麟先生珍爱一生的点点滴滴,我才深深的感受到,挚爱一生,陪伴一生,回味一生的况味。
(二)
有时候认识一个人,可以从一本书开始,怀念一个人也如此。
真正认识吴家麟先生,还是从我面前这本由群众出版社出版的《宪法学》教材开启的,这是由吴家麟教授担任主编,许崇德、肖蔚云担任副主编的首部宪法学统编教材。这是司法部法律教材编辑部制定的第一批教材编写计划,该书于1983年11月出版第一版,我手边一直保存的这本是1989年3月天津第13次印刷,从版权页的记载的印数看,已经印到84万7千册了。1957年之前,作为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讲师的吴家麟,出版了《宪法基本知识讲话》的小册子,印了90万册。这本宪法学教材,最终印了多少,我没有做过考证,但是,吴家麟教授和许崇德、肖蔚云等编写的这本《宪法学》教材,奠定了中国宪法学的基石。
我是1989年9月从宁夏南部山区考入西南政法学院攻读法学专业的,这本吴家麟先生主编的经典《宪法学》教材就成了我入校和进入法学殿堂的最早的启蒙教材,这本书一直陪伴我到现在。在这28年间,我搬过很多次家,1993年7月大学毕业时,先从重庆的校园里,把行李打包,托运回我老家的彭阳县城,随后辗转又将行李运送到我将要从教的宁夏大学,经历了这样一个轮回,我携带着这本书,很有缘地真正走近了主编这本教材的著名宪法学家吴家麟教授。此前,吴家麟教授在宁夏大学从教三十多年,先后担任宁夏大学副校长、校长,当我到宁夏大学时,吴家麟教授刚刚退休,吴家麟教授爱人汤翠芳老师是我所在的教研室主任,对我关怀备至,也是汤老师热情关爱,领我走进了她和吴家麟教授温馨的家。
在宁夏大学期间,我从招待所的单身宿舍住了4年,之后又搬到拐角楼的筒子楼住了2年,之后又学校特批分配给我的17号楼的一套57平米的楼房,这期间三次搬家,应该扔过很多东西,很庆幸吴家麟教授主编的这本《宪法学》一直随身。2003年举家搬迁到北京,在京城,有一段时间暂时租住在北洼路一个小单元房里,后来正式迁居到望京花园高教小区,粗略一算,从重庆搬家开始,经银川,到北京,先后迁居7次,当年的旧书遗失很多,庆幸的吴家麟教授主编的《宪法学》这本书还在我的手边。
(三)
相逢可以是一种追随,也可以是一种机缘。
著名宪法学家吴家麟教授,35年从教于宁夏大学,我到宁夏大学报到后,听同事讲有法学院毕业生是专门追随吴家麟教授而来的。于我而言,到宁大从教,相识吴家麟教授,纯属一种机缘巧合。1993年东南沿海的改革浪潮波涛汹涌,在整个社会散发着一种无限的吸引力和感召力,这种浪潮也影响着高校即将毕业的大学生的择业取向,大家都以奔赴东南沿海就业为自豪,我也在这种氛围的裹挟中心向往之,也有来自海南、广州、珠海、浙江等地的单位向我伸出橄榄枝,但是,由于当年的大学生分配政策,来自西北地区的大学毕业生,只有那些父母是支边若干年的子女,才能在本省开具“出省证”后方可不回原籍,而我的祖上,应该是很早很早就到大西北的拓荒者,而我就是地地道道的土著农民了,因此,不可能开到“出省证”,那“孔雀东南飞”的萌动梦想就只能悄悄破碎。于是,回宁夏工作就成了必然,至于回宁夏哪里?当时除了县城,我在宁夏更大的地方,颇为熟悉的两个人,他们正好都在宁夏大学,一个是我的西政师姐原立荣老师在宁夏大学政法系教书,一个是我的高中好友韩天祥在宁夏大学政法系读书。于是,我写信给师姐原立荣老师,是她把我引荐给时任政法系主任赵素琴教授,同时致信韩天祥同学,求得在银川期间的借宿之便。1992年寒假期间,我应约来到了宁夏大学,接受了政法系赵素琴等领导的面试,同时做了在我看来最难的《中国法制史》课程的试讲,记得在那个寒冷的冬季,宁夏大学后湖已经结了坚实的冰面,我穿着韩天翔同学给我借的黄军大衣,在夜晚昏暗的湖畔灯光下,拉着韩天祥作为我的唯一听众,演练我的试讲课程。
在最终的正式试讲中,顺利通过,当时听我试讲的就有法律教研室主任汤翠芳老师,这也是初识汤老师。后来在办公室,赵素琴主任当着时任办公室主任吴芳希老师面告诉我:“小伙子,毕业后你就把铺盖卷往我们这里背吧,下学期的课就给你安排上了。”
1993年7月毕业后,顺理成章地回宁夏大学当老师,就在吴家麟教授爱人汤翠芳老师任教研室主任的法律教研室工作,从此,由于工作原因,有了需要去吴教授家送资料、求教问题、借书等各种理由,就成了我在宁夏大学工作的那几年很亲近地走近吴家麟,感受吴家麟教授的机缘。
吴家麟教授和汤翠芳老师夫妇,挚爱一生,为人正直善良,率真热情,尤其乐于帮助年轻人鼓励年轻人,因此,虽然吴教授特别忙碌,我们还是会找些机会,敲开吴教授在宁夏大学校园里的小院的大门,院里是一套二层小楼。那个年代,敲开老校长、著名法学家的门,好像没有那么多顾虑,因为每一次见面,都是那么亲切和蔼,随机聆听着吴教授对法律、对时事、对所代理的案件、对正在研究的课题的各种宏论,都是一种享受和极大的收获。因此,在宁夏大学工作的数年里,很多我敬爱的长者、同仁都给予了我极大的帮助和教益,但是,在人品和学品上,让我终身受益的还是吴家麟教授和汤翠芳老师给予我的熏染。
自1992年开始,吴家麟教授卸下了宁夏大学校长的重担,退而不休,开启了他法律研究、法律教育、法律实践的新辉煌和新尝试,弥补了从反右到文革时期失去的21年岁月。这段时间,吴教授在讲学和写作之余,还圆了自己的律师梦,在宁夏怀远律师事务所当起了律师,通过几个典型案例,成功地彰显了他醇厚的法学功底和仗义执言的禀赋,把他接手的案件都办成了律师行业的经典。恰好这段时间,我去吴教授家的时间多一些,基本上他所办理的这几起典型案件的过程中,分别都聆听过吴教授的精彩分析和感受过他的执着追求。这对我关于法律理论与法律实践之间的认识收益良多。
这段时间,吴家麟教授还主持着一个少数民族习惯法方面的研究项目,多次聆听他关于深入调研、访谈的感受和感叹,让我对学术研究中的深入实际调研的研究方法深受影响,后来恰好我在中央民族大学读博士期间,又深受文化人类学“田野调查”的影响,成为我后来研究的一个重要的坚守。
在宁夏大学最初的这几年里,有幸听过吴家麟教授的几次讲座,他每每声如洪钟,底气十足,妙语连珠,风趣幽默,逻辑缜密,入情入理。吴家麟教授记忆力超凡,他的脑袋里好像装着一个成语词典和歇后语汇编,讲到妙处,精彩典故、成语、歇后语等随手拈来,精妙得当,引人入胜,发人深省。他是中国法治的拓荒者,也是法治发展的呼号者,无论是反右之前,还是文革之后,祖国大地上,很多地方都曾回荡过吴家麟教授洪钟般的宣讲法治的声音。
最让人感动的演讲,是1996年6月14日,在宁夏大学会议厅“庆祝吴家麟教授从教四十五周年”庆祝大会上,年届古稀的吴家麟教授的深情演讲,这次演讲,是吴家麟教授从教45周年,在宁夏大学从教35周年,结婚40周年,年满70岁,且准备离开宁夏回归福州故里之际,一次对自己、对爱人、对朋友、对弟子,对老领导、老同事、老同学,对民主与法治的终生追求的一次真情告白。我当时作为年轻教师在现场聆听了吴教授的这次精彩告白,会场时而欢笑、时而寂静、时而掌声雷动,全场的嘉宾和听众都随着吴家麟教授的声音,在两个小时左右的时光里,走近了吴家麟的人生,走过了吴家麟的坎坷,感受了他的乐观执着,分享了他甜蜜的爱情,敬仰了他为法治事业奋斗一生的毅力和勇气。
在这次庆祝大会之后,宁夏人民出版社很快出版了《吴家麟自选集》,这本自选集中,吴家麟教授从已经发表的近百篇文章中精选出63篇,结成的一个集子,内容涉及法学、法理学类,民主、政治体制改革类,法治、法制建设类,宪法、政治制度类,哲学、逻辑类等五个方面。在该书的自序中,吴教授表达了他终生的追求:“为人民共和国的民主与法治事业鼓与呼,甘当发展民主和厉行法治的铺路石,这是我毕生的志愿,也是我终生的事业。”
在自选集的自序中,吴家麟教授也坦露了自己的学术风格和为人处世之道。他说:“我力戒鹦鹉学舌,人云亦云,更讨厌窥测风向,随风转舵。我尊敬权威而不盲目崇拜权威,我珍视自己的独立思考习惯,喜欢提出个人的独立见解,哪怕人们会斥之为‘标新立异’”。
这就是他一生崇尚“独立思考”的学术风格。在为人处世之道方面,吴教授奉行“认认真真、勤勤恳恳做事,堂堂正正、清清白白做人;待人真诚而不虚伪,敢讲真话而不隐瞒观点;直来直去而不拐弯抹角,直言不讳而不吞吞吐吐;不追求豪华享受,不涉足舞榭歌台;不作金钱奴隶,不取不义之财;不趋炎附势,不阿谀奉承;对困境抱现实主义态度,少吃后悔药,不怨天尤人;对未来持乐观主义精神,不悲观失望,戒消极颓唐。”
吴家麟教授在庆祝从教四十五周年庆典上的演讲(主要内容载于汤翠芳著《执子之手》)和《吴家麟自选集》的自序,大概可以从多个角度品读吴家麟教授的丰富的法治人生。
非常有幸,《吴家麟自选集》这本书,1996年10月由中共宁夏大学党委员会、宁夏大学作为奖品,奖励我被评为“二五”普法先进个人,吴家麟教授还在该书上为我亲笔签名题赠。这也是我至今珍藏的吴家麟教授的第二本书。
(四)
时光匆匆过,南北偶相逢。
1999年10月19日,吴家麟教授携爱妻汤翠芳老师告别他们的第二故乡银川,回到阔别多年的第一故乡福州市,安享晚年。这个时候,我恰好不在银川,当时正在北京学习,住宿在中央民族大学家属院4号楼地下二层的小招待所里苦读,为来年春天的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做准备。在这个没明没黑的空间和日子里,也错过了为敬爱的吴教授和汤老师践行。
2000我顺利地来京攻读博士学位,此后的工作变动,我也离开了宁夏大学,偶尔会跟汤老师通个电话,问候一下吴教授的身体状况,给汤老师报告一下我的学习工作情况。一直到2006年秋天,吴家麟教授因到人民大学有一个活动要参加,汤老师陪伴吴教授来京。这次来京,吴教授的日程安排的不是那么紧张,可以在吴教授女儿家做些休息,借此机会,我开车带着吴教授和汤老师,参观了天安门广场。他们应该是多年未到天安门了,此次故地重游,身板还颇为硬朗,二老携手同行,甚是开心浪漫。我乘机抓拍了一些照片,成了永久的记忆。
游览天安门之后,我带着吴教授和汤老师,到我望京花园的家里做了歇息,汤老师一直关心我的工作和生活,看到我在京有了一个可以安身的家时,非常的开心,那时在汤老师的眼里,我还是那个毛头小伙子。由于在天安门吴教授没有带帽子,在广场上受了点风寒,吴教授在我家我专为我老爸准备的“大炕”上,睡了一小会,没想到在北京也感受到了当年下乡的西北的热炕的温暖。
我和妻子在宁大的时候,都是汤老师家的熟客,晚上在一起叙旧用餐后,我将二老送到回龙观吴教授大女儿的住地。这是自我们分别离开宁夏大学之后的第一次相聚,甚是开心。
两年过后,2008年8月31日,汤翠芳老师陪伴吴家麟教授飞抵北京,准备9月3日赴银川参加“宁夏50年影响力人物”盛大颁奖大会。这期间,二老在其大女儿家休息,我携妻子前去看望,并特意带了相机合影留念,我深知吴教授年事已高,这样见面的次数会越来越少,果不其然,这一次,是在北京最后一次与吴家麟教授相聚。
2009年1月23日,我因公出差到福州,由福州朋友引路,到吴教授和汤老师居住的闽都大庄园别墅的家里,看望了吴家麟教授和汤老师,这个别墅住地是吴教授的儿子和女儿精心挑选的,环境优美,功能齐全,吴家麟教授和汤翠芳老师,在这里享受天伦之乐,安度幸福晚年。这一次,是我唯一一次在福州探望吴教授夫妇,也是见到吴教授的最后一面。
在此期间,汤翠芳老师笔耕不缀,完成了记录汤老师与吴家麟教授爱情与人生,事业与追求的传记作品《执子之手》。我有幸拜读了这部传记出版前的手稿,也试图尽绵薄之力,希望促成在北京的有关出版社的出版,但未能如愿,该书于2009年9月在宁夏人民出版社出版。正如吴家麟教授在本书序言中所言:“这本书是我们两人半个世纪相随相伴的真实记录。文中写了爱情的甜蜜与付出,右派生涯的艰难与无奈,平反后的努力与成就以及夕阳无限好的晚年生活。”
“执子之手,与之偕老”,吴家麟教授的法治人生,绽放过青春的豪迈,经受过狂风暴雨的摧残与洗礼,最终在雨过天晴的阳光下重现绚丽的光芒,这一切都因为有一种伟大的、美好的、甜蜜的爱的巨大精神力量的支撑,这份爱,被汤翠芳老师镌刻在《执子之手》中,这也是吴家麟教授和汤翠芳老师赠我的最后一本书。
吴家麟教授走了,他的书他的文章和有关他的书,还在。
在如此安静的日子里,品读之,是为最好的怀念。
杨积堂
2017年10月3日于望京花园
吴家麟先生,新中国宪法学的重要开拓者和主要奠基人之一、共和国宪法发展的见证者和重要参与者、杰出的宪法学教育家、中国宪法学研究会名誉会长吴家麟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17年5月3日上午8时在福州去世,享年91岁。
吴家麟先生1926年生于福州,195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任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讲师,宁夏大学副教授、教授、特聘教授、副校长、校长,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等职。吴家麟先生曾经担任中国法学会宪法学研究会第一届干事会副总干事,长期担任中国法学会宪法学研究会名誉会长。2012年9月被中国法学会授予“全国杰出资深法学家”称号。2015年10月被中国宪法学研究会授予“中国宪法学发展终身成就奖”。